丽晋(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音乐素养提升 自信面对更多

Mr.先声音乐在线教学系统打开音乐艺术的大门

零基础怎么变专业声乐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05.23

零基础怎么变专业声乐,首先唱歌是需要方法的,在唱歌的过程中共鸣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在重视共鸣原理的研究——关于“关闭唱法”和“面罩唱法”是什么样的,还有“混声”是什么?来了解一下。

未标题-1

为探索男高音的高音演唱的规律,19世纪初法国男高音歌唱家杜普雷在意大利歌唱家唐泽利指导下,运用“关闭唱法”获得头腔共鸣。

 

1840年法国医生迪代和佩特雷坎发表《关于一种新的歌声的研究报告》,其中称“新的歌声”为“关闭唱法”(也称“掩盖唱法”),这是声乐史上男高音技术的重要改革。

 

19世纪末,产生了以波兰男高音歌唱家德雷什克为代表的“面罩唱法”的教学。用联系的观点可知,无论“关闭唱法”和“面罩唱法”,其核心内容是源于加尔西亚第二对人声发声生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探索,体现了声乐教学的科学性。

 

2.马尔凯西声乐教学理论

 

20世纪初,德国女中音歌唱家马蒂尔德·马尔凯西在声乐教育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她继承加尔西亚的教学思想,先后任教于科隆音乐学院和维也纳音乐学院。培养了杰出的女高音歌唱家梅尔芭(澳)、卡尔韦(法国)等。

 

马蒂尔德·马尔凯西的特点是只教授女声。她重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极力提倡开动脑筋学习声乐。马蒂尔德·岛尔凯西著有《美声唱法:一种理论和实用的歌唱方法》等论著。她第一次提出“混声”概念,对声区统一的歌唱原则有独到深刻的认识。

 

19世纪中期以后,并贯穿整个20世纪,声乐教育更呈现科学研究的兴盛发展的形势。

许多活跃在舞台上的歌唱家纷纷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和歌唱体会、歌唱方法。

 

20世纪的声乐教育越来越充分体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趋势。四个世纪以来美声声乐教育的发展,无不体现与各国各民族自身文化、语言、时代审美相结合的特征。20世纪下半叶以来,声乐教育更呈现与多种交叉学科(包括对歌唱创造产生重要影响的心理学)相互融合的新形势。声乐教育的科学性、艺术性,推动了美声唱法的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1891040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