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上篇讲起哦~
在声乐大课训练中,要想让学生声区转换得容易,就要讲清原理,告诉学生要保证用好呼吸,用深呼吸打开腔体,这是先先决条件。如果你在声乐大课训练中,要想让学生声区转换得容易,就要讲清原理,告诉学生要保证用好呼吸,用深呼吸打开腔体,这是先决条件。如果你掐着嗓子唱,真假声的坎儿则暴露无遗,如果把需用的腔体都打开了也就通了[2]。进人换声区后随着音高的上行,嘴也随着逐渐张开,声音贴住咽壁向后上方发送,元音逐步集中变窄。这时,气息下沉丹田,喉器自然下降。进入换声区时,如不采用换声手段,声音便进不了头腔,头声与胸声就会脱节,变成近似喊叫的白声,想唱好高声区也就更无从谈起了。打好了中声区基础,又掌握了换声区的手法和技术,从中声区再少给点气息,腰腹部肌肉对抗力度加大一些,就唱出高音了。
统一声区是通过声乐大课的最后一道工序。具体地说,就是要求在不同声区内歌唱时,喉头基本稳定,喉咙打开,声音全部搭在气息支点上,声音均匀、连贯、有力度,气息通畅无阻,声区转换时不露痕迹。为了达到统声区的目标,必须经过上述分声区训练的步骤,即,从自然声区起步,打好中声区基础,掌握好换声技术,从而发展高声区,最后达到统一声区。
声乐大课的教学能极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及理论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及教学水平,才能上好声乐大课。
二、声乐大课的不足
声乐大课的主要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歌唱素质,从基础的、共性的方面去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深人学习和进行教育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声乐大课的不足,便是教师不能解决学生演唱个性的问题。在声乐技能教学中,每个学生在唱法技术水平、接受反应能力、歌唱生理条件、文化艺术修养等方面均有鲜明的个性,而声乐大课只能解决某些带有共性特点的教学问题,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教学与发展。所以说,声乐大课是声乐个别课的补充手段。
---------------------《声乐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