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晋(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音乐素养提升 自信面对更多

Mr.先声音乐在线教学系统打开音乐艺术的大门

气息的支点---声乐教学理论4

返回列表 来源: 发布日期: 2019.11.14

今天从气息的支点继续讲起哟~

 图片1


而胸骨、脊骨和肋骨(主要指第至第七对肋骨)是不可能产生像横膈肌和腰腹肌那样大幅度的运动的。尽管肋间肌在脊神经的指挥下可以产生运动,但由于肋骨本身的结构决定了它运动的幅度是很有限的。而这有限的运动又主要集中在第人至第一十二对肋骨,第八至第十二对肋骨所处人体的部位,也可以界定为上腹部。尽管胸骨、脊骨和肋骨连接处的软组织和肋间肌,可以使胸腔作范围极其有限的收缩与扩张,但它对肺部却产生不了推动作用,只能使原有的腔体容量稍扩大或缩小。而胸腔这极其有限的收缩与扩张,除肋间肌作有限的运动外,主要是靠腰腹肌内群的扩展与收缩:推动协助横膈肌上下运动而产生的。


横膈肌在呼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但它从人体的外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且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它运动的方向和力度的变化。而腰腹部肌肉既能看得见,也能摸得着,更能明显地感觉到它们运动时方向和力度的变化。另外,横膈肌在呼吸时的上下运动,除了在颅神经指挥下的自身运动外,很大程度上依靠腰腹部肌肉群的支持和推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歌唱时气息的支点在腰腹部,而不是在胸部,更不是在喉部。

 

(二)声音的支点


优美动听的声音是气息通过闭合的声门,使声带振动产生声波(也称为基音),声波在气息的支持下,通过人体内的肌肉与骨骼,传导到远离声带的口腔、鼻腔(也称为头腔)、胸腔等共鸣腔体去继续增强共振(物理学称为“强迫振动”),并在气息的支持下,通过鼻管流向体外而产生。


口腔、鼻腔、胸腔是人体的三大共鸣腔体。而口腔又是这三大共鸣腔体中,唯一可以调整、变化的共鸣腔体。口腔不仅仅为了把字吐清楚需要作纷繁复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鼻腔与胸腔的共鸣,必须以口腔共鸣作为基础。口腔共鸣起着承上(使鼻腔产生共鸣)启下(使胸腔产生共鸣)的桥梁作用。不同的口腔状态,可以形成不同色彩的口腔共鸣和不同的声音位置感。但对于声波在口腔震动的具体位置--声 音的支点必须有所选择。因为歌唱时所要求的声音,不仅是音色美好,还应该便于吐字清晰,便于口腔共鸣与鼻腔胸腔共鸣体构成联合共鸣,便于声音向体外的流动,而且不损害声带。

 图片2

为了满足以上的要求,我认为:声音有两个支点。第一个支点在与前胸剑突骨(心上窝处的半圆形软骨)相对应的后背第八胸推处,第二个支点在口腔内悬雍垂(俗称小舌头)后上方的后鼻管处。

----------------《声乐教学法》

好啦,今天讲到了声乐教学理论的第三大部分中的声音的支点,下篇继续哦~



【相关推荐】

咨询热线

18910401240